专注县域文旅数字化升级,通过定制化数据中台构建、智能物联系统集成与7×24小时运维支持,为文化遗产保护、旅游资源活化提供全周期技术赋能。依托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数据资产安全性,运用边缘计算实现景区实时客流调度,以越级网络安全标准守护文旅数字生态基座。

地址

18888888888

文旅数据资产入表七大省域实践:从敦煌数字确权到镇海闭环运营的产业升级路径

2025-04-11 16:53:19 (63) 浏览

在数字经济与元宇宙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,文旅产业正经历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、资产化运营的跨越式转型。通过数字孪生、AR/VR、区块链等技术的落地应用,文旅产业不仅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,更开创了数据要素驱动的新型商业模式。以下结合国内多个标杆项目,系统阐述文旅产业的创新实践路径。


一、技术赋能:从数字孪生到沉浸式体验的实践突破


(一)数字孪生构建虚实融合新场景


数字孪生技术已成为文旅景区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引擎。例如,​龙门石窟通过高精度3D建模与卫星遥感技术,构建了覆盖31.7平方公里的数字孪生平台,实现了文物1毫米级细节还原。游客可通过VR设备裸眼观赏卢舍那大佛的微观纹理,同时平台整合实时客流、交通和环境数据,动态优化游览路线。类似地,​敦煌莫高窟对第285窟进行1:1数字复刻,结合全息投影技术打造“寻境敦煌”沉浸展,让游客突破物理限制,体验壁画中飞天、雷公等形象的动态演绎。


(二)沉浸式体验重构文旅消费形态


技术融合正催生多元体验场景:

  • 智能导览升级​:福建闽越水镇引入“数字人导游”,在29个点位提供双语讲解服务,游客通过AR眼镜可观看总督府建筑的数字复原与历史场景重现。
  • 游戏化交互创新​: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开发“虚拟伴游NPC”系统,游客可自主选择游戏角色作为导游,在游览中解锁剧情任务,并通过AI修图生成个性化旅行纪念册。
  • 光影艺术赋能​:杭州富春江夜游项目运用3D投影技术,将《富春山居图》转化为动态画卷,游客乘船时可与山水光影实时互动,体验“人在画中游”的意境。


二、数据资产运营:释放文旅要素价值的创新模式


(一)数据资产化全链条实践


文旅数据要素的价值转化已形成成熟路径:

  1. 数据采集与确权​:乐山文旅大数据中心整合全域票务、消费、舆情等21类数据,建立标准化采集模板,年处理信息超3650万条。
  2. 资产评估与入表​:四川牛背山景区将游客消费数据经德阳市数据资产登记平台认证,成为全国首个景区数据资产入表案例,实现1000万元无形资产登记,并以此获得1500万元质押贷款。
  3. 商业化运营​:青城山都江堰通过斑马中国平台开发四大数据产品——游客流量预测模型(准确率提升40%)、智能推荐系统(转化率提高25%)、舆情监测平台(响应速度缩短至10分钟)、供应链优化工具(资源调配效率提升30%),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。


(二)多元盈利模式探索


  • 精准营销服务​:票付通平台为三国赤壁古战场搭建数据中台,分析游客消费轨迹后推出“景区+演艺”联票,带动二次消费占比从12%提升至35%。
  • 广告场景延伸​:镇海区文旅数据资产运营项目在数字孪生环境中设置虚拟广告位,品牌商可通过动态竞价系统投放定向广告,年收入达300万元。
  • 产业链协同​:黔南数字经济平台接入591家渠道商,沉淀21亿条交易数据,为26.9万家涉旅企业提供供需匹配服务,推动79.8亿元资金回归本地经济。


三、标杆项目:数字化转型的综合实践


(一)乐山全域文旅大数据中心


该项目构建“政府主导+企业协同”模式,建成西南首个文旅行业云平台:

  • 数据整合​:汇聚交通、气象、银联消费等跨领域数据,日均处理10万条信息;
  • 服务输出​:开发32个SaaS应用产品,包括景区热力预警系统(降低拥堵事故率60%)、智能票务调度模块(年节省人力成本200万元);
  • 经济效益​: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,带动就业近百人,获评文旅部创新案例及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范。


(二)敦煌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


敦煌研究院构建“数字敦煌”体系:

  • 技术应用​:通过区块链技术对4.5万平米壁画进行数字确权,建立全球首个文物数字资产交易平台;
  • 体验创新​:推出“飞天”VR导览剧,游客可操控虚拟形象参与壁画修复互动;
  • 产业延伸​:数字藏品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,衍生出数字文创、虚拟演出等新业态。


四、可持续运营:政企协同的生态构建


(一)制度保障与模式创新


  • 标准化建设​:镇海区联合中数创图制定《文旅数据采集规范》,涵盖52处非遗项目数据采集标准,确保数据资产可交易性;
  • 利益分配机制​:某古城景区与地方国企签订5年期数据资产授权协议,政府年获500万元收益用于文物保护,企业通过广告、游戏等运营实现1900万元年收入;
  • 安全体系​:黔南项目建立数据分级授权制度,采用联邦学习技术实现“数据可用不可见”,保障文旅数据流通安全。


(二)长效发展效益


  • 游客体验升级​:AI大模型“程心”为游客提供个性化行程规划,使平均游览时长从2.5小时延长至4小时;
  • 管理效能提升​:崂山风景区通过可视化数据平台实现客流预警响应速度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;
  • 产业带动效应​:乐山项目年引流超100万人次,带动周边餐饮、住宿消费增长23%。


结语


从龙门石窟的数字孪生到敦煌的文化IP开发,从数据资产入表到产业链协同运营,中国文旅产业正以技术创新与制度突破双轮驱动,开辟“保护-利用-增值”的可持续发展路径。这些实践不仅为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,更探索出数据要素×文旅的“中国方案”,为全球文旅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。

Tags:

需要专业咨询?